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郝爱荣中原名师工作室/孟红梅:学习的意义,是让自己照见差距

孟红梅:学习的意义,是让自己照见差距

发布时间:2018-04-17 03:10:39浏览次数:4478

 初中时的一节数学课上,年轻的数学老师与我们聊:现在,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识了吗?我也这样想过。可是我上了高中以后,发现自己学的很少很少;后来上了大学,更感到自己学的太少太少了,有很多很多知识我都不懂。那时年少懵懂不解其意,很久都纳闷:知识不是越学习越多吗?怎么越学习越感到自己知之甚少呢?

 
后来,在从学、从教的道路上,在与阅读、学习相伴的道路上,渐渐体验、认同了数学老师的现身说法,随之渐渐理解的还有笛卡尔“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的道理和苏格拉底“我知道自己无知,是我比所有人都聪明的地方”这句话的深意。看看那些我们为之仰望的知识渊博的人,无不是越发显出谦逊、低微的姿态,因为他们的知识越多,越是知晓知识的浩渺与广大,越是了解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今日,拐了一个大弯还没有切入正题,绝不是为自己知识浅薄正名,而是想说明当一个人真正踏入学习的境地时,就会找到能让自己坚持到底的东西,激励自己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差距!
 
 
 
专家引领:理念认知的差距
 
第一场讲座是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陈秉初教授带来的《课堂教学价值与学生发展》。陈教授从“国际和周边国家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与开发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科的综合与应用”谈到“学校是干什么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既直面“中国国情下的学校教育问题、课堂转型问题、低效率课堂问题、翻转课堂、校本课程问题……”,也启发我们再度思考“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习”,以及“课堂追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考试评价”怎样落实、促进的问题。
 
学校是干什么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习?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课堂?我们的“学”多还是“习”多?……身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觉得这些问题简单、俗套,甚至落伍?可是,你的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大概很多老师的内心也会有这样的不屑:懂这些大道理干什么?教好课,改好作业,考出来成绩就妥妥的啦!这让我想起中国著名哲学家胡绳在《想和做》中的一段文字:“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倘若把这其中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和“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移位到教育上来,便是教育、教学中的理念问题,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对教育、教学的认识问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影响着实践。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念便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工作效能的差距很大因素来自于认知的差距、理念的差距。莫说在教育这个职业,放之于任何一个职业,如果对本行业的理念不知一二,仅仅是凭着热情和毅力去工作,都会在不久后陷入事业的“倦怠”漩涡中,一日复制一日,再也体味不到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职业所能带给自己的价值感和尊严感也无从说起了。
 
所以,胡绳谆谆告诫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来自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王俭教授在《做新时代的好教师》的讲座中,再次强调了关于理念的重要性:“没有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犹如航船行驶没有舵和指南针一样。人们如果光谈大原则,就会变成空谈;如果将目光仅仅投注在实际事务上,就会迷失方向,哪怕是最微小的行动也应和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从视界中消失,我们的脚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其实在此之前,王俭教授已经从“立足的高度、思考的深度、情怀的宽度”让我们认识到“名师名在哪里?有自己的思想”,“学校好在哪里?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之类的问题,随着“四有教师”的要求到“合格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思维,教育家型教师教做人”的解读再到“新时代好教师‘理解专业内涵、把握成长规律、完善自身结构、积极投身实践、提升实践智慧’”的层次发展,每一个点都在改变着我们的观念,提升着我们的认知。
 
一个下午的讲座,高度集中的大脑和全身躬负的肩脖的确疲累,却仍感意犹未尽。翻阅写下的笔记,一行行文字又似王俭教授的殷切话语响在耳畔:“找到做教师、做名师的初心在哪里?教育就是一种科学教育事业,是一种专业,我们始终不渝的从事;当不了解自己是谁时,就不可能了解你的学生是谁,也不了解你教的学科;学校就是我们归宿的家庭;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做善良的教育;人即学校,要以人化文,人文化人,人校合一;学校即梦,始终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很可悲的……”如果这是一碗、一碗的“心灵鸡汤”,那也是我们身为教师、名师所需要的,那就饮尽、吸收,化为自己的筋骨与血肉吧,因为前行中,面前的荆棘、坎坷、风雪也有让我们迷茫的时候,定力摇摆的时候;因为在对教育宗教般的虔诚,对生命规律的遵循与敬畏,对自我追求的专业与信仰上,我们还有差距。而在“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周国平)”的认知上,我们的差距更甚!
 
唯有:且求知且求行,且教人且教己。
 
 
 
名师论坛:实践提炼的差距
 
这几年的三月份培训都安排一天的名师论坛,坛主们怎么产生?只有一个办法:用数字说话。先是公布论坛主题,然后在递交的稿子中按得分高低择优录取。每一次中原名师出台的方案,都会让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你有很多可以展示的机会,就看你能否抓得住。这一次论坛的主题是“课堂价值与学生发展”,53份上交的稿件中,成绩排在前10名的老师是这次论坛的主角。但是,我们还没有被考核验收的培育对象不在参选之列,便有了放松思想、纯粹学习的机会。
 
和我同屋居住的娟娟是个厉害人物,去年被选上,今年再次榜上有名。在与她几次的同居中,她的认真细致、深入钻研、独到见解都被我一一尽收眼底,侥幸不属于娟娟,实干、实力才是她取胜的法宝。这次她主讲的是“从知识本位教学走向素养本位教学——关于‘教学价值与学生发展’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她从关注文本教学最大化的五个走向去寻找转向的关键:1.从教师视角走向学生视角。2.从面面俱到走向一课一得;3.从单篇细读走向群文整合;4.从条分缕析走向落实语用;5.从标配通用走向循序渐进。具体的实践案例与效果在娟娟娓娓的讲述中焕发活力,让聆听者深深感受到娟娟来自思考、研究、实践的自信与坚定。娟娟在结束时陈述“知识本位的教学走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在课堂的评价中就是学生是否站在了课堂的最中央”这句话时,响亮的声音落在每一位在场老师的心里,也一定会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才会有兴致勃勃地或讨论或操作的进步,才会有师生、生生之间互为学习、进步的资源,才会有动态生成的课堂喜悦。对于新课程理念我们都已不再陌生,但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上又有多少呢?我与她的差距在哪里呢?扎扎实实地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去凝练自己的主张,再在实践中推广自己的认知与主张,在这一点上,我尤为需要向娟娟致敬、学习!
 
 
 
这次获得最高分的是被我们谓之为“物理大咖”的来自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司德平校长,他的教学成就我们只有兴叹的份儿,单是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60多篇,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G36"全文转载的记录就令我们无法企及。这次他的发言题目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例析文本教学价值的提取》,我对于物理本是不感兴趣的,从前是为了考试被逼着必须学好它,以后就让它退出自己的学习、生活了。这次面对司校长的发言,我却已是第四次打开课件查看了,我承认,我是看不明白关于物理的名词术语的,但我从一张张图片上显示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表格中看到了一个教师的敬业精神,这是只有具备了专业、专注、研究、执著等等品质的教师才会达到的高度与境界!其中,单是“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学科思想方法横向统计”表格有10张,“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中的学科思想方法横向统计 ”表格有6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中的学科思想方法纵向分布表”有4张,而且每一张表格中都细致地注明“章、节、页码、文本内容、思想方法、备注”等内容;还有“2015年高考物理必修试题中的学科思想方法统计”表格8张,“2016年高考物理必修试题中的学科思想方法统计”6张,每一张都是很多省份的试卷放在一起比较。每一套表格之后的分析中,司校长都要找到体现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命题指导思想。另外还有表格若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时为寻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而愁肠百结,羡慕理科教师的简单、清晰、直白、理性,但现在看来,每一个想把工作做到尽美的人,都一样要苦思冥想、精雕细琢。在返程的列车上,我又打开一个个论坛发言,每一位名师都在立足于学科性质特点、学习规律、学校实情上探索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让学校走向实实在在的发展。论坛上,他们只有短短20分钟的发言,论坛下,却是他们十年、二十年……的实践探索,精心提炼,“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中滋味,肯定不是这一句诗能涵盖的。
 
走在我们前面的名师们,以他们坚毅的背影向我们立起一支支标杆,此刻,无须丈量与他们的距离,只有望着前方赶路,赶路。
 
课题答辩:聚焦操作的差距
 
课题立项答辩,是每一年轮到被考核的培育对象的第一个关口。过关,接着准备下面的验收任务,不过关,今年就没有“戏”了。这一关,说事关“生死”有点过头,但重要程度的确如此。
 
选一个什么课题来做?小了,不符合早先提出的“中原名师要研究大一些的、能够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的要求;大了,担心空洞,担心驾驭不了,担心研究不出有效、有益的成果。我是一两年前就开始考虑课题的选题了,在确定了“诗歌美育”这个关键词之后,平日里便开始阅读、留意此话题的书籍、文章,见到与此“沾亲带故”的文章就收起来,林林总总,不下四五十篇了。当大年初二准备动笔时,又在各类网站搜索到很多文章。为防止“查重”出现问题,每一个部分我都自己去写,绝不复制、借用。大略的思路初具雏形后,又请教童导师把关。就在这样有时淡定,有时不安的等待中,3月30日的答辩到来了。
 
因为文件中公布了以往开题、中期汇报不过关的名师名单,对于这次答辩大家更为谨慎。尽管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还是中原名师群的同伴都会宽慰我一句:“你没有事,你肯定能过。”我还是反复猜想评委会问到什么,我该如何回答。但等到陈述完毕,听到专家的提问才感到你所准备的的都没有用,你不知道专家会看到、会疑问哪一点,唯有让自己从容的是申请书都是自己写的,内容非常熟悉,随便问到哪一点不会露出迷茫之态。果然,当问到“何为有效设计,用什么方法”之类问题,我能够说上一大串话来,不管是否正确,总是建立在自己的见解上的。总之,没有被问倒,没有被卡壳,就是我的幸运了。
 
 
 
结束后的感觉告诉我,10分钟左右的答辩中,自己彻底被三个专家评委征服了!自己之前所以为的已经慎重、全面、细致的表述,在这里都会被专家看出实质的问题来,自己之前所纠结的课题关键词也没有逃脱专家的法眼。每一个老师都是问题一堆,而每一个问题又不能不承认专家的评价合理,只能说:做课题,我们在专业性、实践性还有很大的认识缺陷、撰写缺陷、预设缺陷等。在我们小组结束答辩之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林一钢院长给我们作总结时强调了三点:1.证据意识,2.适恰意识,3.聚焦意识。他一再提醒我们做课题前要好好读题,反复读题,明确自己的课题到底要干什么,要聚焦研究问题,要有很多的证据,要把研究具体化,要具有操作性等,这些话以及针对我的课题提出的思路真的如拨开迷雾一般,令自己心头一亮,一个从“美育手段”入手,再运用到诗歌的美育途径渐显清晰,关于如何修改,如何实施的想法也开始勾画起来……
 
课题,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很多一线教师的真实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一是没有立足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正确认识上,二是缺少在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于是,就把课题研究看得很困难,即使做课题也常常不和实践联系起来,最后把材料拼拼凑凑了事。关于一线教师做课题的益处不想再在此赘述,在我做课题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是课题研究起于问题,终于愿景,利于发展自我、成就学校,倘若还没有体验到课题研究的实质意义,就算结项了一个高级别课题,还是糊里糊涂,不知其味、其义。
 
虽然自己主持、参与了几个课题研究,还有一个获得省级一等奖,但就在这次答辩中,仍然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够,眼界不够,仍然觉得自己在聆听专家分析时像一个在门口张望的孩子,所幸,对于门内的景致我还怀有好奇、探险的心理,凭这一点,我大约会迈过这道门槛吧。
 
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会有怎样的人生,决定于我们学到了什么东西。
 
在学习中,你会被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会收敛自己的傲气,会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开始谨慎的面对未知的世界,并慢慢对自己学习的东西有着独到的的理解,一个有所建树的人生就是这般形成的。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告诉儿子要好好学习时说: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些话,放在成年人身上,亦然。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